首页 > 诗文 > 杨炎正的诗 > 蝶恋花·别范南伯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代]: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蝶恋花·别范南伯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

 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蝶恋花·别范南伯鉴赏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那绵绵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回路转不见君,上空留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这首小令意境和这首《蝶恋》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杨炎正简介

唐代·杨炎正的简介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 杨炎正的诗(69篇)► 杨炎正的名句(7条)

猜你喜欢

题冲冠怒传奇残稿 其三

近现代严复

谱成一本琵琶记,听唱当年蔡伯喈。说与闭门天子道,新词不是写风怀。

题冲冠怒传奇残稿 其二

近现代严复

博得藩封向夜郎,忽传缟素为先皇。西南名义由来重,又听铃声替戾冈。

题冲冠怒传奇残稿 其一

近现代严复

临榆阅外草长青,卖国新猷见哭庭。还恨人心不如古,更无一怒为娉婷。

题孙师郑感逝诗卷 其五

近现代严复

大错惊心铸六州,土崩何曰奠金瓯。祗馀野史亭中语,落日青山一片愁。

题孙师郑感逝诗卷 其四

近现代严复

贞元朝士已无多,梦得闻歌意若何。凭仗痴顽供度世,看人笑面渐如靴。

题孙师郑感逝诗卷 其三

近现代严复

寥亮山阳笛一枝,子期新赋极凄其。感音不独悲嵇吕,亦为当涂湣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