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益的诗 > 立秋前一日览镜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代]: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抒怀 

立秋前一日览镜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白如,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对秋”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李益简介

唐代·李益的简介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 李益的诗(183篇)► 李益的名句(21条)

猜你喜欢

致政王子融侍郎挽辞三首 其三

宋代韩琦

昔贰淄川政,尝依太守贤。于门钦世德,阮巷忝亲联。

仆始惭当轴,公方遂引年。音容俄永隔,抆泣望新阡。

致政王子融侍郎挽辞三首 其二

宋代韩琦

伯氏勋名永,繇公左右然。贤碑求帝篆,行录广时传。

馀范光门法,遗文粲史编。欲知天报厚,五福赐君全。

致政王子融侍郎挽辞三首 其一

宋代韩琦

公昔求还事,年犹未纵心。轩裳轻俗累,水月莹禅襟。

乐任荒三径,閒时戏一禽。陶然踰五闰,已矣世同钦。

江西提点刑狱阎颙郎中挽辞一首

宋代韩琦

昔忝中山帅,君时佐郡条。协心图治俗,同榜喜为僚。

方卜门容驷,俄惊坐赋鸮。新阡思一恸,西蜀奈迢遥。

张汝士寺丞挽辞二首 其二

宋代韩琦

满腹康时业,丁年未一伸。方从中洛掾,俄掩北邙尘。

有子贤荀里,登科感孟邻。新阡伊阙下,长得塞门春。

和春卿学士上元罢灯

宋代韩琦

丝竹沉声月泛波,警宵方喜罢谁何。楼深酒密客留易,路远香残人去多。

寒烛倚莲犹结泪,澹云归陇不停歌。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