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希宪简介
(1231—1280)元畏兀儿人,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布鲁海牙子。幼魁伟,举止异凡儿。稍长,笃好经史,年十九,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目为“廉孟子”,由是知名。宪宗四年,为忽必烈京兆分地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九年,从攻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十一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宋江陵,帝令希宪行省荆南。至镇,禁剽掠,录用宋朝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十四年,因病召还。卒谥文正。 ...〔► 廉希宪的诗文(1篇)〕轶事典故
鄙视刘整
廉希宪生平礼贤下士,惟恐落于人后。当他官居中书平章政事时,南宋降将刘整以高级官员的身份正式拜访他,他居然没有请刘整就座。
刘整离开后,有个衣着破旧的南宋秀才拿着诗文来请见,廉希宪很客气地请秀才入座,与他谈论诗书典籍,关怀他的生活饮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后,弟弟廉希贡问道:“刘整是大官,你对他不客气;秀才不过是个清寒的读书人,你却很礼遇他。有这种道理吗?”
廉希宪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举止进退,关系到天下国家。刘整的官位虽尊贵,却是背叛他的祖国和君主来归顺的;南宋秀才并没有罪过,没有必要让他难堪。当今我们的国家是从北方沙漠崛起的,我对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家的学术从此就将失传了。”
笃信儒学
廉希宪嗜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在读《孟子》,忽必烈要召见他,他便怀揣《孟子》觐见。忽必烈询问是什么书,廉希宪回答为《孟子》,并阐述《孟子》中的思想精华。忽必烈大喜,称他为“廉孟子”。于是廉孟子之名便传开了。忽必烈后来崇尚藏传佛教,命廉希宪受国师的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人物生平
廉希宪于元太宗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辛卯年,1231年6月26日)出生于蒙古占领下的燕京,其父为投奔蒙古的畏兀儿人布鲁海牙,因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故改汉姓“廉”。 [2] 廉希宪自幼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王府,因其“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的勤学精神,深得忽必烈赏识。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忽必烈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忽必烈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廉希宪陈说性善、义利、仁暴等。忽必烈嘉奖其学问,称他为“廉孟子”,于是知名于世。廉希宪还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劲弓,三发三中,众人钦佩他“文武全材”。后从征云南等地。
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今陕西西安)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地区,诸王封地布于左右,境内羌戎杂居,号称难治之地。廉希宪到任后,探求百姓疾苦原因,抑强扶弱。空闲时向名儒许衡、姚枢等人请教治世之道。并提请忽必烈用许衡来管理京兆学校,以教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并将儒士另立户籍,取得显著政绩。
元宪宗九年(1259年),随忽必烈攻宋鄂州,廉希宪率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忽必烈在王师渡江以后,“但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儒士被放还。
宪宗死后,廉希宪秘密进言:“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事机一失,万巧莫追。”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在与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终夺得帝位。此间,他再次出镇关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重用良将,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浑都海,平定关陇,旋即升任平章政事。
中统三年(1262年),又进拜中书平章政事。
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当时阿合马总揽财政,质问廉希宪:“政务由诸路办理,钱谷之事交付转运司,今设御史台、提刑司牵制,叫他们如何办事?”廉希宪回答:“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其职责是内劾奸邪,外察越轨行为,考察民间疾苦。其于国政有益则莫大于此。若不设台察,上下专横,恣意贪暴,国事能有成就吗?”阿合马哑口无言。
至元七年(1270年),廉希宪患病,忽必烈派遣医生三人诊视,医生说须用砂糖做药引,家人到处寻求,阿合马送去二斤,廉希宪拒收,还说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绝不靠奸人的赠送来救自己的命。”忽必烈听说后,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命廉希宪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急召廉希宪回京,命他抚治荆南,并有授三品以下官职之权。廉希宪带病赴任,右丞阿里海牙率领属官于江陵迎接,荆人大为惊骇。
廉希宪到任后,立即下令严禁剽劫,通商贩,兴利除害,兵民安居乐业。希宪还收留宋朝故宣抚、制置二司幕僚中能干事者二十余人,因材任用。这些人赠他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并告诫说:“你们是宋朝故官,若任用你们,当念我朝圣恩,尽力报效。今你们送我这些东西,我取之不义,若是官物,收受如同盗窃,若系取之于民,那就是犯罪,你们应当慎重。”又下令:对被俘军民,杀者以杀平民论罪;俘虏患病而被抛弃者,许人收养,病愈后原主人不能再据为己有;凡买卖妻室儿女者,判以重罪,所卖之钱官府没收。决开江陵护城河放水,得良田数万亩,分给贫民耕种。开沙市粮仓,以粟米二十万斛赈济公安县饥民。大兴学校,选任教官,购置经书,并亲自到课堂勉励诸生努力学习。
廉希宪在荆南的政绩,影响深远,西南民族及思、播二州之田、杨两姓,还有宋重庆制置赵定应等,都来请降。江陵人说:“皇帝派廉相出镇荆南,不仅人蒙德化,连昆虫草木都得其恩惠。”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宪因病久不愈,被召还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离开后,江陵人画像建祠,以为纪念。五月,廉希宪回到上都,他两袖清风,离任时随身之物只有琴、书而已。
廉希宪还京后,忽必烈诏征扬州名医王仲明为他诊视,病稍愈,能扶杖而起。太祖大喜说:“卿得良医,故病渐愈。”廉希宪说:“医生用良药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谨慎,就会痊愈,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虽良医亦无益。”这是借此事来谏劝皇帝。朝廷设立门下省,忽必烈意欲让希宪来主持门下省事,结果却为阿合马所阻。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宪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太子真金前来探望,并问为政之道,廉希宪说:“人君治国最重要的是GR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用人得当,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今病势加剧,听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担心的是当前大奸专政,小人附和,误国害民,这才是国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劝皇上屏除奸臣,否则国病日重,无可救药。”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间,廉希宪逝世,享年五十岁。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宪获赠清忠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正”。后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