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唐代。元稹。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铫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後豈堪誇。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唐代·元稹的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 元稹的诗(562篇)► 元稹的名句(24条) 〕
宋代:
郭祥正
高枝花自舞,低枝花自笑。上有浓露濯,下有清溪照。
开落十日间,谁识春工妙。一杯亦颓然,独醒时所诮。
高枝花自舞,低枝花自笑。上有濃露濯,下有清溪照。
開落十日間,誰識春工妙。一杯亦頹然,獨醒時所诮。
宋代:
郭祥正
芦黄水落秋将暮,鼓翼各寻云外路。为问归飞归底处,我今亦向江南去。
蘆黃水落秋将暮,鼓翼各尋雲外路。為問歸飛歸底處,我今亦向江南去。
宋代:
郭祥正
无数幽花覆水香,一条轻素引烟长。客情春恨都谙尽,把笔题诗独绕廊。
無數幽花覆水香,一條輕素引煙長。客情春恨都谙盡,把筆題詩獨繞廊。
宋代:
郭祥正
腊月欲尽春风来,壮士寻春上高台。金乌慢飞光徘徊,照散冰霜天地开。
梅花披香柳烟袅,狂杀钱塘苏小小。玉箫金笛鸣高楼,怅望传书落青鸟。
臘月欲盡春風來,壯士尋春上高台。金烏慢飛光徘徊,照散冰霜天地開。
梅花披香柳煙袅,狂殺錢塘蘇小小。玉箫金笛鳴高樓,怅望傳書落青鳥。
宋代:
郭祥正
凭栏尽日看山色,攲枕连宵听水声。一点红尘无入处,戴家池馆近清明。
憑欄盡日看山色,攲枕連宵聽水聲。一點紅塵無入處,戴家池館近清明。
宋代:
郭祥正
积潦连江海,舂撞说剑锋。郡城千丈拆,民食五年凶。
雨脚悬麻直,云头泼墨浓。忘机唯白鸟,不解避蛟龙。
積潦連江海,舂撞說劍鋒。郡城千丈拆,民食五年兇。
雨腳懸麻直,雲頭潑墨濃。忘機唯白鳥,不解避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