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勃的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9:10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胸怀

  “城阙辅三秦,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地点。“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王勃简介

唐代·王勃的简介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 王勃的诗(86篇)► 王勃的名句(19条)

猜你喜欢

题桥南书院图卷

宋代韩淲

几年来往柯山下,合到桥南书院中。邂逅立谈知地胜,从容抵掌见诗穷。

心情信自一廛足,眼力从他万马空。煮茗烧香了吾事,试听滩濑落秋鸿。

添倅至因谒之来访乃故相郡侯之子也

宋代韩淲

相国推前辈,通家复胜游。人知新别驾,我叹旧州侯。

世数推迁远,时情展转休。衡山云冉冉,玉水日悠悠。

雨思

宋代韩淲

寂寂无人倍觉秋,雨声风色骤还收。高林背日孤城脚,细草堆烟古渡头。

中夜荒鸡刘石舞,上林飞雁子卿愁。相看篱菊岩花后,华发清尊可罢休。

和推官 其二

宋代韩淲

文字工夫胜镂冰,眼边犹信耳边声。暗中摸索曹刘在,尝鼎酸咸不待烹。

太常引 腊前梅

宋代韩淲

小春时候腊前梅。还知道、为谁开。应绕百千回。夜色转、参横斗魁。

十分孤静,替伊愁绝,片月共徘徊。一阵暗香来。便觉得、诗情有涯。

西岩

宋代韩淲

石径却思乌石寺,寺岩不数赭亭山。一望远村霜日白,酒随吟句入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