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长卿的诗 >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唐代]: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

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注释

穆陵关:古关隘名,又名木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渔阳:唐代郡名,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当时属范阳节度使管辖。

穆陵:指穆陵关。

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唐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苍山:青山。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百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

耆(qí)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归人:归来的人。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32-233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五、六年(770—771)间,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活动于湖南、湖北。诗当作于此时。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百姓民不聊生。诗人对此深为忧虑。因此当他在今湖北麻城北面的穆陵关,路遇一位急切北返渔阳(治今天津蓟县)的行客,不禁悲慨万分地将满腹忧虑倾诉于这位归乡客。

参考资料:

1、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8-409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鉴赏

  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

  “苍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刘长卿简介

唐代·刘长卿的简介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 刘长卿的诗(459篇)► 刘长卿的名句(32条)

猜你喜欢

题四皓图二首 其一

清代陈恭尹

万峰青处不飞尘,三秀林中日日春。四老共成诗十句,未知谁是首倡人。

锦岩先祠有梅一树春将半犹盛花在粤中为希有与巨川俊斯咏之

清代陈恭尹

桃时杏日各争开,何意林中尚见梅。密叶已兼青子出,数花如待主人来。

枝横自昔难为咏,头白而今不用催。应惜和羹才未尽,先公祠下与徘徊。

又叠闲字韵四首送李宫詹山公归都门 其一

清代陈恭尹

鹤禁龙楼职最闲,为谁驱马涉溪山。五云新命来双阙,黄木千秋尚此湾。

日照蜃台烟霭合,风随旄节有无间。洛书河数皆时瑞,不独西王献白环。

送秦钦文二首 其一

清代陈恭尹

作此无期别,其如我老何。云山三晋远,朋好五羊多。

羽翮宜轩翥,圭璋在琢磨。年年来去雁,莫忘系书过。

送郭皋旭归当湖

清代陈恭尹

白日欲尽东方高,寒云黯黯天风号。故人束装已逾月,欲发不发心劳劳。

北登大庾阻舟楫,西瞻郁水多旌旄。同人饯送每不及,各自掩户依蓬蒿。

寄叶许山

清代陈恭尹

闻君高卧江城里,宅后园林载一峰。中岁身曾官小凤,先公名在补山龙。

多题逸句镌新竹,自领闲僧坐古松。白鹤观前湖月满,扁舟何夕此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