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金朝]: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注释

人月圆:黄钟调曲牌名。

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

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

要就:要去的地方。

远岫:远山。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回到家乡秀容,择居母亲张氏娘家东园。颠沛流离多年方始安定,眼见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他如释重负,作了这首曲。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鉴赏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这是诗人晚年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元好问简介

唐代·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元好问的诗(549篇)► 元好问的名句(29条)

猜你喜欢

寿谢山持礼垣封翁仲秦五十五

明代董其昌

闽山何处是方壶,古木云林著谢敷。芝简并疏偕隐贵,艾年犹及服官呼。

龙门创草千秋史,绛阙真形五岳图。綵服趋庭何以寿,谏垣一卷照青蒲。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二十六

明代董其昌

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

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

谭广文练江相见走笔为赠

明代董其昌

郑子尚淹秦博士,张衡不薄汉灵台。因君重举隋岗事,觉我新从楚畹来。

题汪裕吾像

明代董其昌

五陵裘马五湖莼,曾是金门避世人。任使遨游变名姓,青山明月巳传神。

题画赠张平仲水部

明代董其昌

十月江南野色分,渔庄荻浦见沙痕。若为剪取吴淞水,著我微茫笠泽云。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十六

明代董其昌

钟牙缅邈别家惭,试向瑶琴古调参。怀友经春哦渭北,教儿当日笑城南。

梦中蝴蝶花光湿,池里蟾蜍墨雾含。只鹤畸人形共影,故应待我鼎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