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岑参的诗 >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唐代]:岑参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亭高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便与浮云相齐。

树影点点千家显得渺小,青天四围万岭顿觉更低。

残虹挂在陕州北面天空,秋雨阵阵随风飘过关西。

美酒几壶靠在青崖旁边,瓜田一片傍着绿色小溪。

身居微官本觉不足称道,欣逢好友携手同在一起。

只有远望遥遥长安故园,心中恋恋望去更觉清晰!

注释

诸子:指诗人的各位友人。虢(guó)州:唐州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南。西亭:虢州城西山上的亭子。观眺(tiào):观赏,眺望。

出鸟外:高出飞鸟之外。

天围:苍天笼罩。

残虹:将要消失的彩虹。陕北:陕州以北。

关西:函谷关以西。

酒榼(kē):酒器。缘青崖:傍依着青青的山崖。

微官:小官。何足道:不值得称道,不值得重视。

爱客:好友。相携(xié):互相携手,指同游。

乡园:指长安。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迷:模糊不清。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2-133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0-282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供职州县,并非诗人所愿。“纵横皆失计,妻子也堪羞”(《题虢州西楼》),任职虢州期间,这种心情经常萦绕诗人心头。这首诗即作于虢州任上,一次登西亭远眺后有感而成此诗。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0-282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鉴赏

  诗的一开头点出登亭。第一句写自下而上望去,西亭高出外,从登前写亭高。第二句写登临后向四周望,身与浮云相齐,从登后写字高。三、四两句开始写登亭后的“观眺”。用下的点点影,千村万落和眼前的苍天,脚下的群烘托“亭高”,并构织出辽远的画面。五、六两句以西亭所见景物。点出登临时的天气。“残虹”、“急”,都符合夏末秋初天气特征,从而暗示“早秋”。一“挂”一“过”,一静一动,景象十分生动;而从“陕北”、“关西”两个大的方位来写,尤其符合登高的特点,场面辽远而开阔。七、八两句由远眺写到近观,均从颜色着笔来写,陡峭“青壁”,弯弯“绿溪”,加上“洒榼”、“瓜田”,把光写得别有致。

  以上由登亭写到观眺,以下写登亭观跳所感。“微官”两句反映着诗人的不得意,但却出之以放达之语;而诗的最后两句“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才写出真心思:对长安留恋,其中包含政治上的希望,如“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所反映的显然不单是乡土之情。“望”字也就自然照应了题目“观眺”二字。

  这篇作品以“高亭”为观察点,以“观眺”为线索,开头写登亭,接着六句写登亭“观眺”所见,结尾四句写登亭“观眺”所感,层次井然有序。此诗虽为五古,中间写“观眺”六句却两两对偶,上下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构成生动画面。最后两句在上文登高远眺基础上,仍扣应“观眺”二字来写所感,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参的诗(374篇)► 岑参的名句(68条)

猜你喜欢

戴亨融少参以听调北上过访慰别 其二

明代安希范

相逢各相慰,对酒复凄然。试订重来日,那堪更廿年。

我终耽寂寞,君且任飞骞。但使存吾道,行藏总在天。

戴亨融少参以听调北上过访慰别 其一

明代安希范

尺素俄相问,轩车忽巳过。离怀积岁月,宦迹几风波。

拭眼青衫湿,惊心白发多。前期宁易卜,音问莫蹉跎。

送华秘书还朝

明代安希范

暂释庭帏恋,仍归供奉班。凤池毫再淬,温室树重攀。

阙下东方隐,淮南庄助还。倘承前席问,何策佐时艰。

浒墅道中遇丁长孺南还同高存之朱文宁宴集舟中

明代安希范

归信候良久,兹晨邂逅奇。风尘话京国,杯酒集交知。

慷慨气弥壮,淋漓兴未衰。眷言申夙好,莫负岁寒期。

送彭少尹转饷入都

明代安希范

于役趋王事,无嗟转饷劳。南风利舟楫,春水涨河漕。

仓庾多陈积,闾阎巳浚膏。知君爱民意,何以达天高。

又用存之韵题湖上隐居

明代安希范

绂冕情元淡,邺园道岂穷。世从骄腐鼠,君自托冥鸿。

夹岸移新竹,开畦种晚菘。扁舟随所适,春事五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