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九月十日即事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参考资料:

1、张厚余.太白诗传 下.吉林市:长春人民出版社,2005年:273页

九月十日即事鉴赏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李白的名句(388条)

猜你喜欢

雨后村行二首 其二

元代李孝光

泽国秋深景物非,西风猎猎又吹衣。路行落日离人去,山破寒烟独鸟飞。

潮信到滩推月上,邻家停火候船归。村醪香软鲈鱼美,自笑吟边貌不肥。

雨后村行二首 其一

元代李孝光

雨过沙头落涨痕,满林红叶自纷纷。水平路面高低见,风约溪声断续闻。

老屋无桥横独木,沧洲欲雁起寒云。残芦头顶花如雪,莫是吟人鬓上分。

十里

元代李孝光

官河十里数家庄,石埠门前系野航。梅月逢庚江雨歇,稻花迎午水风凉。

桥横自界村南北,堠断难知里短长。倦矣野塘行瘦马,云山杳杳复苍苍。

过山寺

元代李孝光

隔溪茅屋半开扉,缘护晴林昼打围。野鹿饮泉山影动,幽禽出树岸花飞。

百年往事回头换,一路斜阳送客归。要识上方何处是?钟声隐隐隔烟霏。

苦竹村

元代李孝光

篮舆轧轧路高低,苦竹村南古岘西。草舍爨茆留客饭,麦田焚棘断人蹊。

花梢春意关禽语,石磴霜痕印虎蹄。心自爱閒身尚役,好山何处是真栖?

读陶隐居九锡文录呈赵虚一真士

元代李孝光

独鹤能空鸡鹜群,仙阶还许世人闻。题诗未倚李太白,学道愿从茅长君。

白鹿随车绕山木,丹砂出鼎染溪云。先生少留亦不恶,共读华阳九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