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吴兢的诗 > 唐太宗吞蝗

唐太宗吞蝗

[唐代]: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唐太宗吞蝗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称。

遽:马上。

谏:委婉地规劝。

朕:皇帝自称。

躬:身体。

冀:希望。

是:这(是)。

蚀: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咒:批评

作:起,兴起

其:如果

食:吃

谏:谏人

过:罪过

唐太宗吞蝗鉴赏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吴兢简介

唐代·吴兢的简介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 ► 吴兢的诗(5篇)

猜你喜欢

宋楼道中

金朝刘从益

十里羊肠路诘盘,过花穿柳几回还。马头忽转青林角,绿绕人家水一湾。

酬李子迁

金朝刘从益

曾著朱衣侍冕旒,忽乘羸马出皇州。青山有约携琴往,白发无成把镜羞。

却笑张仪誇舌在,不妨巢父有诗留。柳湖莎径东南梦,又见儿童迓细侯。

过洧川次侯生君泽韵

金朝刘从益

谁能孤愤效韩非,且喜玄微对镜机。出得山来无远志,寄将书去有当归。

閒居已判平生了,真赏从教举世稀。日咀道腴深有味,更须口腹事甘肥。

次韵刘少宣

金朝刘从益

旅窗蝶梦晓惊回,默数流年秪自哀。与世迂疏甘袖手,及身强健且衔杯。

桐凋翠叶看看尽,菊著黄花旋旋开。杖屦南庵访幽事,秋光满眼送诗来。

次韵三弟赠南庵老人

金朝刘从益

一庵盘礴胜巢仙,不入丛林恰是禅。花圃莲塘閒打景,粥盂斋钵老随缘。

忘言已了八千偈,适意更挥三两弦。邂逅我来推不去,坐分一半好风烟。

三弟手植瓢材且有诗予亦戏作

金朝刘从益

为爱胡卢手自栽,弱条柔蔓渐萦回。素花飘后初成实,碧荫浓时可数枚。

试问老禅藤缴去,何如游子杖挑来。早知瓠落终无用,只合江湖养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