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许棐的诗 > 喜迁莺·鸠雨细

喜迁莺·鸠雨细

[]:许棐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喜迁莺·鸠雨细鉴赏

  写闺怨之词,难度颇大。但作者在这首短词中,却用简洁而又优雅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些类似于《牡丹亭》中杜丽娘式的少女形象。她的伤春情绪,她的不甘于深锁闺房的反抗精神,以及她对美好生活追求留恋,就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词从暮春景色写起。“鸠细,燕斜”二句,用笔极优美,一上来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词人将细倒装成斜,将意思的重点落在“细”字、“斜”字上;再加以“鸠”字、“燕”字缀成“鸠”、“燕”,又巧妙地给赋予了季节的特点。将时鹁鸠鸣声急,故有“鸠唤”之说,诗词中常二字连用;鹁鸠在古时亦称布谷。布谷催耕,常与连绵的细连在一起。燕儿的飞翔,又常与春“作伴”。所以上面六个字,准确、形象地交代出了暮春的季节特点,为后文点明“春悄”之“春”字,作了铺垫。不仅如此,布谷在细自由地鸣叫,小燕子在斜中快乐地起舞,这声音与动作,又和下文“春悄谢娘家”的幽静、寂寥,形成了对比。谢娘,原指东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这里借以暗示词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贵族人家的才女。试想,窗外早已是一片生机勃发的春景,而屋内却是一片闷沉的气氛(更何况,被深锁于此的又是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所以女主角那种爱慕大好春光、不甘被锁深闺的心理,就含蓄而丰满地写出了。从这三句中就不难见到作者用心之深,下笔之细。

  接下两句,一反上面那种隐而不露的写法,而出以“怨语”:“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时光已抵傍晚,天又不放晴,一块浓重的暮云更遮断了少女凝望天边的视线,故而她就发出了怨恨之语。意思是:一重帘子就已将我阻隔在深院内室,使得帘外之近竟变成了“天涯”之遥,更何况天上还有重重乌云来遮隔呢?从这两句来看,在她内心深处,藏有一个“心上人”的影子。她想要与他会面,奈何家规和礼教绝不允许这么做,怨恨之极,只得从“尤人”发展到了“怨天”——但出于大家闺秀的身份,她却又不能直言其埋怨父兄之情,只能将一股怨气尽撒之于帘子和暮云。这其间的曲折三昧,尽在文字之外。于此亦可见得作者揣摸和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深湛功夫和高超技巧。

  既然心中充溢着怨恨,那么她必然会有所反抗。但是她缺乏勇气和机会,因此只能采取比较“消极”和婉转的反抗形式。“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以及“一春梳洗不簪”这几句就是写她的这种“消极反抗”。摘下了手臂上的金钏,拔下了头发上的玉钗,甚至一整个春天都不愿插打扮,这实际是暗示自己“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伯兮》)的心意,同时又是向她父兄的一种“抗议”行动。可是,她的这种举止行动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父兄并没有让她走出深闺,而所怀的恋人也并不能因此而得见,所以她又一次堕入了痛苦之中。

  “钏金寒”的“寒”字,“钗玉冷”的“冷”字,就反衬了她得不到安慰与温暖的失望心理。而“薄醉不成还醒”更表明她内心的苦闷远非醉酒所能排遣。最妙的则还在词尾:尽管她一春不愿簪打扮,然而却吐出了一句“真话”:“孤负几韶华!”意思说:让一年的春光白白流逝,让一年的鲜白白丢抛,从真心而言,实在又是舍不得的。“韶华”与“孤负”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极为沉重,内蕴又极为丰富。它所表达的,就正是杜丽娘所唱出的感叹:“则为你如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因而,极能代表封建社会中广大青年妇女(特别是有才之女)所普遍怀有的悲剧心理,具有相当深刻的典型意义。这是此词更深一层意思。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虽跳不出一般婉约词描写“春思”、“闺怨”的窠臼,但从它所写到的反抗心理悲剧心理来看,却又不乏某种新意。它从常见的怀人进而写到了对于命运的怨叹,又写到了对于人生的肯定,都显示了思想内蕴之深厚。

许棐简介

唐代·许棐的简介

...〔 ► 许棐的诗(9篇)

猜你喜欢

香山晚眺

明代王世贞

千峰拥黛出凭栏,涿鹿苍苍指掌看。落日徐收天地色,飞泉不断古今寒。

坐来清梵弥三界,行尽丹梯隐百盘。便欲舍身从此住,汉家车马动长安。

西乌夜飞

明代王世贞

朴遫乌夜飞,去踏谁家树。欢须无两翼,教住不肯住。

邀中丞潘时良大参陆理之登岘山作

明代王世贞

岘山云锁玉璘珣,洼顶尊开兴自新。名胜东南元此地,文章潘陆更何人。

平湖涨起高青雀,刺史吟成老白蘋。虾菜吴兴知不贵,过从休惜郡厨贫。

初春同俞仲蔚及舍弟敬美登马鞍山得四首以山高月小为韵 其三

明代王世贞

冯策凌绝崖,呼觞陶嘉月。疏林叩幽牝,泠然中心悦。

暝色坐来改,飞鸟时自没。望望逼城嚣,徘徊不能发。

穿率然洞入小云门望山顶却与藏经阁背隔水相唤

明代王世贞

迤逦山深洞,盘石不盈步。欲幡藏中言,于兹可唤渡。

阁影施崚嶒,诸峰借丹雘。回屐探薜门,介然见云路。

寄赠漳浦张封君 其三

明代王世贞

蜡湖春涨读书堂,纱帽膝衫坐隐囊。总为新诗似何逊,山人今带水曹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