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严武的诗 > 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唐代]: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 

军城早秋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注释

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月:一作“雪”。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莫遣:不要让。沙场:战场。

军城早秋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天,严武镇守剑南,率兵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多,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这首诗作于同吐蕃交战之时。

军城早秋鉴赏

  《军城早秋》载于《全唐诗》卷二六一。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严武简介

唐代·严武的简介

严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武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另外还有三国时期东吴棋士严武以及黄埔一期严武陆军中将。

...〔 ► 严武的诗(7篇)► 严武的名句(1条)

猜你喜欢

嘉兴遇同年胡静庵亚卿夜话

明代郑岳

我即南归路,君当北上时。方舟侵夜话,聚首积年期。

兵柄难操切,宦途多崄巇。平生重节槩,出处复奚疑。

重阳日经车盘驿

明代郑岳

迢递车盘道,闽关望不赊。四年怜作客,万里喜还家。

树隐山含雾,溪明水印沙。重阳风日好,一任葛巾斜。

秋日邀社友泛舟

明代郑岳

逸老成嘉会,今来又一周。寒声催落叶,月色近中秋。

感物时应变,劳生事已休。沧浪歌鼓枻,天地一虚舟。

约游次林都宪孚可韵

明代郑岳

雨深花落尽,泥湿燕来新。拙性多违物,馀年早乞身。

胜游怀独往,俗事苦相因。在处存调燮,微斟竹叶春。

晚秋社会溪阁二首 其二

明代郑岳

胜游成屡约,俗事苦相妨。叠石横沙渚,清溪进野航。

稻香仍候雨,木落始知霜。节物时时变,难禁鬓发苍。

晚秋社会溪阁二首 其一

明代郑岳

溪阁重游地,秋光欲尽时。石崖悬瘦影,岩桂媚幽姿。

野阔云俱敛,波深鸟独知。黄家有盆树,向晚看尤奇。